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鎮

魏幼謙

條目撰寫者 穆辴

魏幼謙,雲林北港人(1926-),金屬手工藝師傅,以製造金屬器具為生,自16歲開始學習如何修理屋頂與器具的功夫,專門替人修理金屬製的器具,20歲時,因為加入北港朝天宮的威震團哨角會,發現有些哨角已經損壞,需要維修與保養,才著手於哨角的製作,並製作其他祭祀相關的宗教用品,如:舞獅的獅頭、祭祀用的八卦爐……等。

徐杰夫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鮮魚鋪獻碑,徐杰夫獻詩,傳為地方佳話。鮮魚鋪是何來歷?徐杰夫又是誰?昭和5年(1930)北港義民廟修繕,當時有地方鮮魚鋪「金海順」者敬獻樹立石碑。獻碑者類似今天做魚販的同業公會。至於徐杰夫是誰?從落款「羅山」二字可知,題寫此詩者為居住臺南州嘉義的徐杰夫。徐杰夫祖籍源於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的客籍人士,先祖徐元星於乾隆年間渡臺,落腳於當今雲林縣大埤鄉豐岡村蒲羗崙。

龔顯升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龔顯升,號買牛翁,雲林縣北港人,生於西元1898年,卒於西元1964年。龔顯升國學基礎厚實,日治時期曾受聘於斗南教授漢文。性好吟詠,入汾津吟社,和社友組成詩棋八仙侶,悠游於奕棋吟唱間。喜好遊歷,並在發展文學興趣之餘,藉以考察商機。曾赴高雄經營木材,亦曾在嘉義經營藥廠,頗善經營管理。早期除加入汾津吟社外,亦自創彬彬吟社,可惜規模較小、事跡湮沒不傳。

洪大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洪大川,號龍波,雲林縣北港人,生於明治40年(1907),歿於民國73年(1984),年幼好學,師事前清秀才林維朝與新竹吳蔭培,國學基礎厚實,精研聲韻、詩作平穩,古文亦佳,並且善卜、精研中醫。19歲即於蕃薯厝設帳教授漢學,後因學生日增,日人殫而禁之。因堅持不學日文、不為日人做事,故早年頗為困窘。

北港鄉勵吟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鄉勵吟社創辦有兩處關鍵因素,第一是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漢學,習日語,當時 唯一例外是漢語詩的創作,因此此時期台灣詩社紛紛成立,以延續漢學傳統。第二跟求得軒 有關。鄉勵七子皆是求得軒李西端的門生,在李西端的鼓勵下,鄉勵吟社亦有延續漢學與口 湖文風的重責。

蔡深河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位在北港朝天宮媽祖宮口的「諸元內科醫院」是北港當地家喻戶曉的老醫院,創辦人蔡深河醫師出生於北港書香世家,自小培養深厚的文學藝術素養。 昭和19年(1944)蔡醫師自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北港開業,以「沙漠總有一天也能墾出綠洲」的精神投入基層醫療工作,在醫療資源困乏的沿海地區懸壺濟世。

蔡裕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蔡裕斛,1888年生,為日治時期北港名人仕紳。蔡家四兄弟以農耕起家,蔡裕斛排行老二,最具企業冒險精神,從事農產加工與蔗糧買賣,並貸款買賣土地,進而使蔡家資產迅速累積,成為北港的富豪之一。 蔡裕斛曾任新街壯丁團團長、新街第一保保正、北港信用組合理事等等。

北港陳氏望族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乾隆24年(1759),陳氏開台祖陳順直從福建安溪后埔應笨港縣丞之聘,捧「聖諭牌」來到笨港頂菜園處建南壇宣講聖諭。聖諭牌後書有「己卯陳順直敬筆」,陳氏子孫目前仍保存聖諭牌,以及〈康熙聖諭十六條〉木刻本。據「嘉義管內采訪冊」記載:「南壇水月庵,在新南港之西端,崇奉觀音佛祖,乾隆辛亥年十月紳民公建。」陳順直到北部宣講,不幸病逝於景美。

北港民聲劇社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日治時期,許多台灣人對於日本統治的壓迫、社會不平等、階級障礙等諸多限制因素,充滿了不平;從早期的武力對抗,走向民族自決式的議會請願運動、農民組合,為台灣突破、爭取更加平等的對待。其中,以平民生活為切入點,融合文學、思想等多層次的戲劇活動,也成為一大發展工具。 北港吳丁炎的民聲劇社、林延平的安平劇團、基隆凌水龍的民運劇團等,相繼在西元1925-1927年間(大正14年-昭和2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