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日治時期 (1895~1945)

竹林事件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日治時期總督府林野調查之後,把竹林地劃歸三菱製紙株式會社,毀棄原先對竹農的承諾,喪失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竹農向日本總督府發起抗議,史稱「竹林事件」。迨至二戰結束,國民政府來臺,他們再度向政府爭取返還土地的權利。事件起因於日本治理台灣後,於明治31年(1898)至明治36年(1903)間,進行土地調查,並將清查延伸至林地。

斗六圖南株式會社宿舍群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圖南株式會社在農業和林業的擴展和重組,加速其企業體的擴張,除在臺南州斗六郡斗六街境內,即鄰近現今雲林溪一帶興建咖啡加工廠之外,亦在一旁興建職員宿舍。不過在國民政府來臺後,圖南咖啡工廠的部分設施及產業被早年的「農復會」和當時政府所設立的「經濟農場」接收並繼續擴大經營規模。

北港草山家之墓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劉厝里媽祖湖公墓裡有一座建築格外醒目的墳墓,墓碑為日式柱狀造型,前方還安置了一對日式石燈籠,其上書寫「草山家先代蔡氏之墓」,落款時間為昭和17年(1942)桐月重修。墓碑的其中一面另書寫了北港菜堂-慈德堂的由來和蔡家的發跡故事。

雲林記憶cool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雲林記憶cool, 原名虎尾出張所或虎尾登記所,2018年初由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承租,並以文史蒐集為主要業務,將雲林地方文史資料轉化為雲林講古的素材,介紹雲林各地風土民情以及在地稗官野史。之所以以記憶為名,係因雲林有許多在地文化衍生出的各項傳奇與故事,這些故事或事蹟少有見諸文字,多數必須藉由訪談耆老,或深度田野調查,才能蒐集到這些資料。

古坑永光菸草收納場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台灣從日治到國民政府來台對於煙草實施完全專賣制度,因此從選種、栽培、種植、收購、倉儲管理都有一套嚴謹的規定。根據古坑麻園文史工作者劉義岳的說法,當初公賣局會派人來抽檢,種植數量是一開始就確定的,田間如果多一株煙草都要拔掉,可見當時的規定相當嚴格。 台灣菸草納入了專賣制度是從明治38年(1905年)開始,為了控制菸草品質,日本也在各地設立葉菸(煙)草收納場,戰後公賣局則改名為買菸場或輔導站。

斗六戲院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雲林縣境內最早興設的劇場,極有可能為設於斗六街的斗六戲園。根據「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大正 10 年(1921)2月4日當日的報導提到,斗六戲園近日內將告竣工,並訂於新年期間聘請「支那劇團」作為開幕演出。這座斗六戲園應即是其他日文新聞報導中所說明的斗六座,該劇場位在今日的斗六圓環一帶。日治時期的大正、昭和年間,經常有傳統戲劇與新劇的演出。

虎尾醬油工業統制株式會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昭和 16 年(1941)日本進攻珍珠港,美國參戰,掀起太平洋戰爭,日本也因此全面開戰。由 於物資缺乏,日本總督府開始管制台灣的民生物資,醬油改為公賣,禁止民間產銷。在台南 州方面由虎尾、斗六、北港三郡所有醬油工廠合股成立一家「虎尾醬油工業統制株式會社」, 官股 49%,民股 51%,實施醬油的統一配銷,這是當時三郡唯一可以生產醬油和醬菜的工廠。

北港汾津吟社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傳統詩社計有汾津吟社、鄉勵吟社、彬彬吟社、汾溪吟 社以及民聲吟社。汾津吟社是在日本統治臺灣的第二階段同 化政策時期成立。當時臺灣總督府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以 同化政策為統治的基本方針,內容強調臺灣是日本的一部分, 並喊出「日臺融合,一視同仁」的口號。

北港集英社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集英社,為北港地區的子弟,所發起的音樂性社團。創立的時間點有兩種說法,根據「北港 朝天宮志」所記載,集英社的樂種屬於是「廣東國樂」,係在清時期即已成立的社團;另一 說則是,集英社係在 1930 年由南管歷史更為悠久的集斌社所分,而後因南管逐漸沒落,後繼 無人。現今北港地區只剩集斌社及武城閣兩大社團,並於 1981 年正式合併。

李萬居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李萬居,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字孟南,別號魯莽書生,生於1901年,卒於1966年。李萬居幼時因父親病逝,因而在家中幫忙生計。14歲時,受堂兄李西端的勸說,到堂兄開設之私塾苦讀,也在書齋教授漢文。之後則到台中烏日糖廠工作,積極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這時的他政治思想逐漸成熟。不過此時李萬居的母親因無法承受苛稅懸樑自盡,堂弟腦膜炎病逝,在這些打擊之下,他決定前往中國上海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