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斗六市

林內天元莊樂園 設施一隅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天元莊樂園,位於雲林鄉林內鄉九芎林一帶,佔地寬廣,於民國65年開幕,是雲林地區當時最有名的遊樂園。然而好景不長,因內部相關營運問題,加上適逢民國78年滾動全台、轟動一時的永逢集團吸金案件,亦牽扯到天元莊產權問題,終究於民國85年左右黯然落幕,退出台灣的樂園歷史舞台。

欣欣食品工廠 組織沿革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聯勤糧秣廠,一個與當今社會沒有太大連結性的詞彙,但其實與過往國民政府遷移來台,背後軍政資源體系等等息息相關。民國61年,聯勤糧秣廠規劃裁撤,政府轉而籌設食品工廠,原先設立於桃園中壢地區,後因擴建工廠等因緣際會,轉進斗六新廠,在地長久經營約30年之久。

圓葉布勒德藤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六市外郊梅林、湖山里所在的檨仔坑聚落,與鄰近古坑鄉、南投竹山屬於斗六丘陵臺。當中「幽情谷」蘊藏豐富自然生態。「圓葉布勒德藤」便屬於該區域最為罕見且瀕臨滅絕物種之一。民國65年(1976)劉業經和歐辰雄教授於嘉義瑞里採集,發表為新物種,為臺灣特有種植物。爾後特生中心及靜宜大學楊國禎教授等調查曾發現廣大面積的群落。

斗六社口靖安寺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林爽文之亂」結束後,當時嘉義縣轄下斗六門分縣丞將戰死的鄉勇義軍與地方仕紳予以集中收埋骨骸,葬於當時斗六門夯土城牆城南之處,即當今社口聚落周邊,並興建「南壇」義塚祭祀。到了日治時期,柯鐵、簡義等份子糾眾發起武裝抗日,並以古坑山區為據點進行游擊戰,對日本統治者造成極大的影響。日本當時利用地方仕紳對柯鐵、簡義,誘使這些武裝抗日份子下山歸降。

斗六行啟記念館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六市內有棟名為「行啟紀念公館」,或簡稱為「斗六紀念公館」的建築,其興建背景係因當時裕仁皇太子將來臺灣行啟,並規劃前往斗六仕紳吳克明所投資的斗六製糖工場參訪。於是當時斗六郡守山口德治在接到相關訊息後,便與地方仕紳謀畫,在雲林溪畔的陸軍訓練場興建「行啟紀念館」。然而裕仁皇太子因為時間因素,其所搭乘的火車僅在斗六驛短暫停留,停車加水後便繼續往南的行程。

陳林氏寶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陳林氏寶,清同治13年(1874)4月16日出生於斗六,12歲從文秀才林慎恩研究漢學,20歲時嫁給其夫婿陳成。在清朝重男輕女之年代,能夠從秀才就學,便已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情。 24歲時,其夫陳成病故,陳林氏寶於是回到娘家,並投入農業,經略獨立營生。明治31年(1898),陳林氏寶將經營農業所獲收益,用來投資木材及膠灰﹝燃料﹞,又購買家屋及大批田地。

雲林科技工業區開工大典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民國78年3月,工業局訂定開發科技工業區說明書暨推動要點,邀請各省市政府提出開發區位及構想。民國80年8月,經濟部頒訂工業區設置方針,擬於北、中、南三地等地區劃設工業區;其中中部選定雲林縣斗六市台糖農場用地,做為劃設區位。經濟部於83年8月評選出3處,分別是大北勢區(246公頃)、竹圍子區(267公頃)、石榴班區(77公頃)。

歷史建築斗六國有財產局雲林辦公廳舍(斗六記念公館)調查研究計畫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歷史建築斗六國有財產局雲林辦公廳舍(斗六記念公館)調查研究計畫係由雲林縣政府文化局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執行,旨在修復被921地震摧毀的建物,透過再利用滿足社區空間需求,帶動周圍機能,喚起在地記憶。

雲林縣歷史建築斗六行啟記念館委託經營期末工作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歷史建築斗六行啟記念館委託經營期末報告書」是由雲林縣政府委託雲林縣田野文化協會執行「雲林縣歷史建築斗六行啟記念館」所編著的期末報告書,由黃莉婷計畫主持,鄭彥福、鄭富源協同主持。本書記錄執行團隊在2014年到2015年經營斗六行啟記念館的工作成果,在這段期間執行團隊以「影像紀錄」為主題,辦理老照片徵集展覽、影像雲林溪以及雲林公民行動影像記錄特展,讓民眾透過影像更了解雲林的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