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鐵國山事件與芎蕉腳警察官吏派出所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鐵國山事件與芎蕉腳警察官吏派出所

林內鄉重興村舊稱「芎蕉腳」,重興派出所後方,有棟興建於日治昭和年間的「斗六郡芎蕉腳警察官吏派出所」。該幢外觀看來素樸,採取鋼筋混泥土建築,屋頂覆以黑瓦,牆體採細沙石秀面的建築。不過此區警察派出所早於明治年間便已設置,主要是應付各地諸多武裝抗日不斷地蜂起。

當時總督府為有效統治臺灣,不僅引入近代警察制度,更採取清代保甲做法,透過人群彼此監控,來達到社會控制,並對鐵國山進行壓制。

明治31年(1898)簡義、陳文晃等人降後,柯鐵虎、張呂赤等退回山中。張朝居、林水蓮據守溪洲堡芎蕉腳莊,而林新慶、林順佔樹仔腳莊。同年在11月16日鄭芳春、吳克明等為首,勸降林新慶、林順、張朝居等,並於芎蕉腳警察派出所談判,後與部眾共47人出首投誠。

日治時期許多派出所的設置地點與早期防堵對日武裝抗爭有關,透過文獻資料與實際走訪,遙想當年台灣人泣血力戰日人的情景,不免令人惆悵萬分。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摘要
<p>林內鄉重興村舊稱「芎蕉腳」,重興派出所後方,有棟興建於日治昭和年間的「斗六郡芎蕉腳警察官吏派出所」。該幢外觀看來素樸,採取鋼筋混泥土建築,屋頂覆以黑瓦,牆體採細沙石秀面的建築。不過此區警察派出所早於明治年間便已設置,主要是應付各地諸多武裝抗日不斷地蜂起。</p><p>當時總督府為有效統治臺灣,不僅引入近代警察制度,更採取清代保甲做法,透過人群彼此監控,來達到社會控制,並對鐵國山進行壓制。</p><p>明治31年(1898)簡義、陳文晃等人降後,柯鐵虎、張呂赤等退回山中。張朝居、林水蓮據守溪洲堡芎蕉腳莊,而林新慶、林順佔樹仔腳莊。同年在11月16日鄭芳春、吳克明等為首,勸降林新慶、林順、張朝居等,並於芎蕉腳警察派出所談判,後與部眾共47人出首投誠。</p><p>日治時期許多派出所的設置地點與早期防堵對日武裝抗爭有關,透過文獻資料與實際走訪,遙想當年台灣人泣血力戰日人的情景,不免令人惆悵萬分。</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