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纏花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纏花

古代帝王會賜花於有功的臣子,臣子上朝就會佩戴皇帝所賜的花,意思和賜寶物是一樣的,有可能是金花銀花等等。後於明朝嘉靖年間開始看到女性為了裝扮自己,所以用手中容易取得的線材紙片和鐵纏繞造花而演變至今我們所看到的春仔花(纏花)。春仔花(纏花)流傳至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流傳於閩南廈門台灣等地區,因為工序繁瑣所以大陸地區於文革之後就很少見此工藝,而台灣在60~70年代也因為工業社會的轉變因為忙碌而製作此工藝的人也隨之慢慢的變少,而纏花工藝又比較屬於女紅所以古代客家人女孩會製作例如供佛花、帽花,髮簪等等飾品帶至夫家當嫁妝,而各家的女性工法略有不同因而媽媽將纏花工藝傳於自家的女兒,很少外傳的關係所以在60~70年代間會製作的人少之又少了。

至於春仔花和纏花的區別是只要是用線纏出來的就叫纏花不論是什麼樣的線材;只要是用在婚禮的部分就叫春仔花同樣的也不論是什麼材質做成的小紅花都叫春仔花。雲林工藝師正致力於恢復這項工藝,並且運用到更廣的層面,如林佩瑩的作品即曾榮獲「雲林縣文化藝術獎雕塑工藝類」首獎,備受肯定。

摘要
<p>古代帝王會賜花於有功的臣子,臣子上朝就會佩戴皇帝所賜的花,意思和賜寶物是一樣的,有可能是金花銀花等等。後於明朝嘉靖年間開始看到女性為了裝扮自己,所以用手中容易取得的線材紙片和鐵纏繞造花而演變至今我們所看到的春仔花(纏花)。春仔花(纏花)流傳至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流傳於閩南廈門台灣等地區,因為工序繁瑣所以大陸地區於文革之後就很少見此工藝,而台灣在60~70年代也因為工業社會的轉變因為忙碌而製作此工藝的人也隨之慢慢的變少,而纏花工藝又比較屬於女紅所以古代客家人女孩會製作例如供佛花、帽花,髮簪等等飾品帶至夫家當嫁妝,而各家的女性工法略有不同因而媽媽將纏花工藝傳於自家的女兒,很少外傳的關係所以在60~70年代間會製作的人少之又少了。</p><p>至於春仔花和纏花的區別是只要是用線纏出來的就叫纏花不論是什麼樣的線材;只要是用在婚禮的部分就叫春仔花同樣的也不論是什麼材質做成的小紅花都叫春仔花。雲林工藝師正致力於恢復這項工藝,並且運用到更廣的層面,如林佩瑩的作品即曾榮獲「雲林縣文化藝術獎雕塑工藝類」首獎,備受肯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