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件彩繪位於虎尾鎮的大屯城隍廟,典故是歷朝人文雅事人物形像的寫真之作,這件是林泰山的作品,林泰山常見他題上土庫雲仙的落款。畫中愛菊,當然要有菊花才能表現嘍!這跟愛蓮的表現有相當大的差別,有時匠師還會讓童子抱著一籃菊花跟著主人一起走,因為他的詩中寫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傳統建築裝飾工藝中如石雕,木雕,剪黏,交趾陶之於花卉的表現,最容易讓人感到困擾。幸好菊,蓮,竹,梅還算容易辨識,其他如茶花,月季(玫瑰花)就常讓人搞不清楚。
故事是這樣說的:陶潛字淵明,東晉潯陽柴桑人,名將陶侃(搬磚的那位先生)的曾孫,曾因個性與同儕不合「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千古流傳的《桃花源記》就是他寫的。陶的住家旁邊種有五棵柳樹,後人稱他為五柳先生,同時他也是開田園詩風的先河。
陶淵明父祖輩都在朝為官,到他這代家道中落,他為人清風亮節,不與時同流合污,加上當時官風低落,仕途乖舛,數度歸隱又因家計數度出仕,到晚年竟落到需出門行乞方能渡日,六十二歲時,在貧病交迫中死去。
詮釋資料
摘要
<p>本件彩繪位於虎尾鎮的大屯城隍廟,典故是歷朝人文雅事人物形像的寫真之作,這件是林泰山的作品,林泰山常見他題上土庫雲仙的落款。畫中愛菊,當然要有菊花才能表現嘍!這跟愛蓮的表現有相當大的差別,有時匠師還會讓童子抱著一籃菊花跟著主人一起走,因為他的詩中寫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p><p>在傳統建築裝飾工藝中如石雕,木雕,剪黏,交趾陶之於花卉的表現,最容易讓人感到困擾。幸好菊,蓮,竹,梅還算容易辨識,其他如茶花,月季(玫瑰花)就常讓人搞不清楚。</p><p>故事是這樣說的:陶潛字淵明,東晉潯陽柴桑人,名將陶侃(搬磚的那位先生)的曾孫,曾因個性與同儕不合「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千古流傳的《桃花源記》就是他寫的。陶的住家旁邊種有五棵柳樹,後人稱他為五柳先生,同時他也是開田園詩風的先河。</p><p>陶淵明父祖輩都在朝為官,到他這代家道中落,他為人清風亮節,不與時同流合污,加上當時官風低落,仕途乖舛,數度歸隱又因家計數度出仕,到晚年竟落到需出門行乞方能渡日,六十二歲時,在貧病交迫中死去。</p>
媒體類型
授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