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地名的由來很不清楚,較常被提起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說法是帶著浪漫的傳說,據稱 早年有一對很恩愛的夫妻,以打鐵維生。他們打鐵的技藝超群,遠近馳名,慢慢地大家就以 他們的職業來稱呼他們,而他們住的地方則變成「打鐵坑」或「尪婆仔坑」,後來日人覺得 發音不雅,遂改成「庵古坑」。第二種說法認為,漢人入墾此地的時間相當早,開墾了在北 區溪流河床沙谷地,種植俗稱「瓜坑」(台語 Kue Keng)與菴瓜的瓜類植物,後來形成地方特 色後得稱。第三種說法則認為,從崁頂往古坑俯瞰,古坑剛好有兩條溪流經過,一為頭前溪, 一為石牛溪,而古坑正好位於兩溪之間,由上往下看,看似一個谷,故名古坑。最後一種說 法則是提到金門古坑(古崗)人士入台墾荒,到了現今古坑的地方就停下來開墾,因不忘家 鄉,因此就把開墾之地取名為古坑。 這四種說法中似乎第三種較有說服力。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古坑原為洪雅族活動範圍,為何 沒有一種說法認為,古坑是來自於洪雅族的詞彙,就如同他里霧或沙孩里一樣。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詮釋資料
摘要
古坑地名的由來很不清楚,較常被提起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說法是帶著浪漫的傳說,據稱 早年有一對很恩愛的夫妻,以打鐵維生。他們打鐵的技藝超群,遠近馳名,慢慢地大家就以 他們的職業來稱呼他們,而他們住的地方則變成「打鐵坑」或「尪婆仔坑」,後來日人覺得 發音不雅,遂改成「庵古坑」。第二種說法認為,漢人入墾此地的時間相當早,開墾了在北 區溪流河床沙谷地,種植俗稱「瓜坑」(台語 Kue Keng)與菴瓜的瓜類植物,後來形成地方特 色後得稱。第三種說法則認為,從崁頂往古坑俯瞰,古坑剛好有兩條溪流經過,一為頭前溪, 一為石牛溪,而古坑正好位於兩溪之間,由上往下看,看似一個谷,故名古坑。最後一種說 法則是提到金門古坑(古崗)人士入台墾荒,到了現今古坑的地方就停下來開墾,因不忘家 鄉,因此就把開墾之地取名為古坑。 這四種說法中似乎第三種較有說服力。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古坑原為洪雅族活動範圍,為何 沒有一種說法認為,古坑是來自於洪雅族的詞彙,就如同他里霧或沙孩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