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古坑樟湖造紙寮

條目撰寫者 趙翔宇
古坑樟湖造紙寮

樟湖的造紙寮約莫於1931年發跡,當時先民的經濟來源大多為麻竹筍,為開拓經濟來源,開始利用周邊的竹子製作金紙,經地方耆老謝益源指出,約在1951年達到全盛時期,樟湖最多有10家造紙寮,分散在樟湖的五個礐、過寮等地,甚至包括桂林等地也有造紙寮。

由於造紙過程繁雜,極需人手,所以當時不只樟湖本地人製作,連周邊華山、梅山地區的人也來加入造紙的行列。製作完成的金紙也是由人工運輸,經由挑筍古道運到梅山地區販售,造紙業更為樟湖週邊地區加深了人與經濟的交流。

因為現代的機械化效率較高,加上造紙寮人力成本昂貴,樟湖的造紙業漸漸沒落。現代的造紙寮大多已遭荒廢,僅剩餘幾個遺址還留有以前造紙的器具,目前只有一處經由村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的爭取下,才有妥善的整理。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時間分期
資料來源
摘要
<p>樟湖的造紙寮約莫於1931年發跡,當時先民的經濟來源大多為麻竹筍,為開拓經濟來源,開始利用周邊的竹子製作金紙,經地方耆老謝益源指出,約在1951年達到全盛時期,樟湖最多有10家造紙寮,分散在樟湖的五個礐、過寮等地,甚至包括桂林等地也有造紙寮。</p><p>由於造紙過程繁雜,極需人手,所以當時不只樟湖本地人製作,連周邊華山、梅山地區的人也來加入造紙的行列。製作完成的金紙也是由人工運輸,經由挑筍古道運到梅山地區販售,造紙業更為樟湖週邊地區加深了人與經濟的交流。</p><p>因為現代的機械化效率較高,加上造紙寮人力成本昂貴,樟湖的造紙業漸漸沒落。現代的造紙寮大多已遭荒廢,僅剩餘幾個遺址還留有以前造紙的器具,目前只有一處經由村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的爭取下,才有妥善的整理。</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