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粧佛用具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粧佛用具

這張照片攝於神山堂街角藝術館,時間是在2020年9月5日,牆上掛著的刀具是北港人稱為「洲師」的粧佛工藝師陳明洲粧佛的工具。陳明洲在15歲時隻身到萬華拜福州派藝師陳盛誥及陳雲為師,學習木雕粧佛,2013年榮獲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妝佛」保存者,2015年獲台中市「第九屆大墩工藝師」。

洲師其人跟他的作品很像,給人沈穩與平靜的安詳感,靠的除了全心全意的投入之外,還有就是這套刀具。神佛像雕刻在開斧之後,要先「抓線」,也就是在木頭周遭的切面畫出中線和比例,亦有「畫線」或「摔繩」的說法。這道程序洲師從不假手他人,因為這跟神佛像後來的體姿、神韻有莫大的關係。

雕刻神像過程中所用的刀具會因為需求而有所不同,刀具包括斜口刀、三角刀、彎刀、平口刀等。打粗胚是先用木槌搥打雕刀進行深刻,並用雕刻刀刻出神像的粗形體,然後再用細胚雕刻刀細緻修出神像的表情、體姿、衣折、神椅等細緻之處。雕琢過程最難之處在於表現出神佛像莊嚴慈藹的面容與栩栩如生的姿態,讓神佛像帶有靈氣與生命力。因此刀工與刀具就很重要,尤其是彎曲的坐姿或手臂或衣折等不容易雕刻之處,更是考驗一位粧佛師的細膩精緻功力。

摘要
<p>這張照片攝於神山堂街角藝術館,時間是在2020年9月5日,牆上掛著的刀具是北港人稱為「洲師」的粧佛工藝師陳明洲粧佛的工具。陳明洲在15歲時隻身到萬華拜福州派藝師陳盛誥及陳雲為師,學習木雕粧佛,2013年榮獲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妝佛」保存者,2015年獲台中市「第九屆大墩工藝師」。</p><p>洲師其人跟他的作品很像,給人沈穩與平靜的安詳感,靠的除了全心全意的投入之外,還有就是這套刀具。神佛像雕刻在開斧之後,要先「抓線」,也就是在木頭周遭的切面畫出中線和比例,亦有「畫線」或「摔繩」的說法。這道程序洲師從不假手他人,因為這跟神佛像後來的體姿、神韻有莫大的關係。</p><p>雕刻神像過程中所用的刀具會因為需求而有所不同,刀具包括斜口刀、三角刀、彎刀、平口刀等。打粗胚是先用木槌搥打雕刀進行深刻,並用雕刻刀刻出神像的粗形體,然後再用細胚雕刻刀細緻修出神像的表情、體姿、衣折、神椅等細緻之處。雕琢過程最難之處在於表現出神佛像莊嚴慈藹的面容與栩栩如生的姿態,讓神佛像帶有靈氣與生命力。因此刀工與刀具就很重要,尤其是彎曲的坐姿或手臂或衣折等不容易雕刻之處,更是考驗一位粧佛師的細膩精緻功力。</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