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農曆6月7、8日,口湖地區舉行牽水狀(車臧)祭典時,總吸引需多遊客前往記錄觀看,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各取所需。
在等待起狀(車臧)的過程中,常聽到有人會問,水狀(車臧)底下放置許多器具是做什麼用的?根據耆老的說法,芭蕉,台語音同「招」,有招魂之意;雞籠,供水魂踩踏,破水登岸;公雞,可預知水魂是否上岸;臉盆、毛巾、衣服,皆是給水魂沐浴更衣用;雨傘,遮天之用,避免陽光照射魂身…
從這些器具的象徵用途,我們可以看得到口湖居民對水中孤魂悲憫的心懷,幫祂們設想的面面俱到,在地還流傳著一段牽水狀(車臧)的口白唸詞:「雙腳踏雞籠,雙手扶蕉欉,起來換衫換褲,親像人。」一邊轉狀(車臧),一邊唸,彷彿水魂真的上岸來了。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詮釋資料
摘要
<p>每年農曆6月7、8日,口湖地區舉行牽水狀(車臧)祭典時,總吸引需多遊客前往記錄觀看,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各取所需。</p><p>在等待起狀(車臧)的過程中,常聽到有人會問,水狀(車臧)底下放置許多器具是做什麼用的?根據耆老的說法,芭蕉,台語音同「招」,有招魂之意;雞籠,供水魂踩踏,破水登岸;公雞,可預知水魂是否上岸;臉盆、毛巾、衣服,皆是給水魂沐浴更衣用;雨傘,遮天之用,避免陽光照射魂身…</p><p>從這些器具的象徵用途,我們可以看得到口湖居民對水中孤魂悲憫的心懷,幫祂們設想的面面俱到,在地還流傳著一段牽水狀(車臧)的口白唸詞:「雙腳踏雞籠,雙手扶蕉欉,起來換衫換褲,親像人。」一邊轉狀(車臧),一邊唸,彷彿水魂真的上岸來了。</p>
媒體類型
授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