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西螺男子公學校本科第32屆、高等科第15屆同學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西螺男子公學校本科第32屆、高等科第15屆同學會

一大群人超過一甲子的情誼,體現在這短短的通知書中。西螺男子公學校本科第32屆、高等科第15屆的同學會,他們入學的這一年是昭和7年(1932),而舉辦這次同學會的時間是民國88年,時空超過60年,一甲子。

所謂的「公學校」是日本殖民台灣期間的一種教育制度,在明治31年(1898)日本總督府制頒《台灣公學校規則》,創辦公學校做為台籍子弟的教育場所,入學年齡從8歲到14歲,休習科目內容與當代教育相近,修業期限為6年。這次的同學會是第11次,召集人有4位,由林恆生、林炎河、呂炳坤、廖興鍾等人具名邀請。

這個同學會一直存續著,核心人物也是以上述四位為主,從同學會當事人以及所留下的文件資料紀錄來看,前縣長林恆生尤為重要,而同學會的聚集處也都在林恆生先生的西螺宅邸。這些人的聚會見證從日治到國民政府雲林以及西螺的改變,雖然到今天幾乎所有當事人都已不在,但留下的文件、照片、口語紀錄卻是當時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摘要
<p>一大群人超過一甲子的情誼,體現在這短短的通知書中。西螺男子公學校本科第32屆、高等科第15屆的同學會,他們入學的這一年是昭和7年(1932),而舉辦這次同學會的時間是民國88年,時空超過60年,一甲子。</p><p>所謂的「公學校」是日本殖民台灣期間的一種教育制度,在明治31年(1898)日本總督府制頒《台灣公學校規則》,創辦公學校做為台籍子弟的教育場所,入學年齡從8歲到14歲,休習科目內容與當代教育相近,修業期限為6年。這次的同學會是第11次,召集人有4位,由林恆生、林炎河、呂炳坤、廖興鍾等人具名邀請。</p><p>這個同學會一直存續著,核心人物也是以上述四位為主,從同學會當事人以及所留下的文件資料紀錄來看,前縣長林恆生尤為重要,而同學會的聚集處也都在林恆生先生的西螺宅邸。這些人的聚會見證從日治到國民政府雲林以及西螺的改變,雖然到今天幾乎所有當事人都已不在,但留下的文件、照片、口語紀錄卻是當時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