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雲林大屠殺

雲林大屠殺與廖廍仔莊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廖廍仔莊位於斗六巿南方石牛溪北岸,和南岸的柴裡莊互相遙望著,廖廍仔莊顧名思議為廖家糖廍所在地。隨著世界貿易體系的興起,吃糖是奢華與高貴的象徵,糖價居高不下,製糖利潤極為豐厚,可說是當紅子雞,想要發大財的農民紛紛投入這個種甘蔗製糖行列。

斗六太平老街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斗六本為富庶繁華之地,自清光緒19年(1893),雲林縣城自竹山雲林坪搬遷至斗六為始,此地便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隔年完成的雲林縣采訪冊也說,當時斗六城內住有一萬居民。可惜日治初期為鎮壓斗六地方反叛勢力的雲林大屠殺,還有明治41年(1908)的斗六大地震,都讓斗六元氣大傷。

溪邊厝庄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溪邊厝庄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在美麗溪旁邊所成的聚落,溪邊厝今稱為東和村,過去也是屬於斗六堡所管轄之下的大街市之一,在《雲林縣采訪冊》中有關「街市」的部份記載「溪邊厝街在縣東南五里」,至於戶口丁口數方面則記載「溪邊厝230戶,692丁口」,溪邊厝街是指現今文化路邊的一排房子,邊房子延續到目前東和國中之處,這排房子背岸面水,也是溪邊厝街巿人聲鼎沸交易熱絡之處,商販來此批貨,附近的山上人都也把產物在此

斗南石龜溪本莊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根據早年省文獻會林衡道先生的調查觀點:「石龜溪乃福建省漳州移民所開發,清朝時期更是位於南北交通往來重要孔道之一,當時據說市況相當繁華熱鬧。今日雲林縣斗南鎮的石龜里、石溪里一帶,可說是早期繁華市街的遺跡。據當地耆老所說;昔日的街道所在地,乃自現今嘉義市北門一帶途經石龜溪,通往斗六門湖山巖、林圯埔德山巖與草鞋墩等深山丘陵地區,然後進入內山的重要交通孔道。

林內林北村百姓公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明治29年(1896)為了報復雲林守備隊中尉中村道明等20多名日軍被鐵國山抗日義軍擊斃,日軍第二旅團,臺中一團以及兒玉中隊掃蕩雲林,將沿途村莊皆稱作「匪窖」採取無差別掃射與縱火焚燬。據日本自己的統計報告,焚燬村莊56處,縱火焚毀民宅4900多戶,其中最為嚴重者以斗六街、他里霧、石龜溪、九芎林、石榴班、海豐崙等聚落,日軍所經盡成焦土,無辜百姓無端被殺,史稱「雲林虐殺事件」。

雲林縣歷史建築『永光派出所宿舍』(崁頭厝警察官吏派出所巡查部長宿舍、保甲聯合事務所暨旗桿座)調查研究修復與再利用計畫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歷史建築『永光派出所宿舍』(崁頭厝警察官吏派出所巡查部長宿舍、保甲聯合事務所暨旗桿座)調查研究修復與再利用計畫報告書係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處主辦,李豐村建築師事務所執行,希望保護地方診貴的歷史文化資產,並再利用成為地方文化及休閒農產業之導覽服務中心。

斗六江厝仔謝勤淑古墓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在雲林斗六,有一個廖廍仔庄,許多雙廖的詔安客家族親都是居住在此。但這個小村子,第一次躍上官方文獻,竟然是因為台灣最悲壯的一頁故事,「雲林大屠殺」。大屠殺下的廖廍仔庄幾近滅亡,慘烈衝擊之至,從一個原本29戶的小村,其中就有26戶領到死亡賠償,就可窺知一二。

斗南石龜溪莊拾壹將爺公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明治29年(1896)6月之際,當時擔任雲林支廳長松村雄之進以「雲林轄下無良民」為由,請求總督府支援兵力,引爆「雲林大屠殺」。該年6月20至23日前後4日之間,大量日本軍警憲集結重兵,將沿途村落皆稱作「匪窖」,採取無差別掃蕩縱火焚燬,據統計約略民宅四千多戶,最為嚴重者為斗六街、他里霧與石龜溪等聚落最為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