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人物團體

洪大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洪大川,號龍波,雲林縣北港人,生於明治40年(1907),歿於民國73年(1984),年幼好學,師事前清秀才林維朝與新竹吳蔭培,國學基礎厚實,精研聲韻、詩作平穩,古文亦佳,並且善卜、精研中醫。19歲即於蕃薯厝設帳教授漢學,後因學生日增,日人殫而禁之。因堅持不學日文、不為日人做事,故早年頗為困窘。

林克明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林克明,字用賓,福建詔安林家巷人,康熙15年生,家貧輟學,生活簡樸,於康熙52、53年間,決定東渡拓荒,與薛應瑞、蔡麟、楊逞等人一起來台,擇地開墾。林克明於內林一帶(今梅林)建茅舍以居,為人克勤克儉,受到當地其他墾戶擁戴為墾首。等到規模稍具,於是攜帶妻小來台,共同開墾發展。 林克明未墾內林之前,內林一地為窮鄉僻壤、荒蕪之地,史書記載即使當地土著亦不太出入此地。

楊逞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楊逞,字文麟,福建龍溪人,在康熙末年間,與翁應瑞、林克明、蔡麟等人渡海來台;從安平登陸,再北上至今雲林東部丘陵一帶定居,擇地開墾。楊逞以九芎林、林內、內林一帶為中心,先後開墾達千餘甲,命名離九芎林二里的邱岡為楊逞山,人稱三公考之一。

薛蒲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薛蒲,其父名薛珍允,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人。康熙23年(1684)因施琅率兵攻臺之後,渡海來台開墾。康熙50年(1711),薛珍允歿,薛氏家族從原先臺郡府城一帶為根據地,對外進行土地拓墾,到了康熙末業已是當時重要的大墾戶。 薛蒲,為薛珍允第四子,字登選,康熙33年(1694)生。據相關文獻紀載,其生性聰穎,加上家境富裕之故,而得以獲得貢生。

翁裕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翁應瑞,幼而好學,事親孝,事兄恭,與朋友信,人均譽之賢士。康熙末年渡台,開墾諸羅山葉仔林。子翁裕,從小便讀四書五經,精通文墨,人皆譽為奇才。翁應瑞去世後,翁裕繼承父志,把拓墾大業推向一個嶄新階段。他以墾首自居,招募漳泉移民奮力拓墾。初在葉仔林附近開拓田園數百甲。繼在台、鳳、彰、嘉等地方開拓數千甲。復在雲林庵古坑、頭厝、大湖口、水碓、內館,以及梅山之雙溪地方,開拓土地一千餘甲。

廖文毅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廖文毅對西螺老一輩人是傳奇、光榮,但又有點晦澀的人物,而對於70年代後的人則是幾乎完全陌生,彷彿這個人沒有存在過。廖文毅是「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大統領,在當時險峻而且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他以流亡政府大統領的身分,不但與幾個第三世界國家建交,還受馬來西亞聯邦總理拉曼之邀參加獨立大典,也曾受美國總統甘迺迪邀請至白宮訪問,不過因故未能成行。

林金生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林金生生於大正5年(1916),歿於民國90年,台灣嘉義縣新港鄉人,曾在日本攻讀學位,畢業於日本東帝國大學法學系,擔任過嘉義縣縣長、雲林縣縣長、交通部部長、內政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職位。是除謝東閔外,少數國民黨台籍菁英,亦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父親。 據林懷民的說法,林金生是位不常在家的父親,念茲在茲地總是為百姓做事。林懷民舉了兩個例子。

北港鄉勵吟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鄉勵吟社創辦有兩處關鍵因素,第一是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漢學,習日語,當時 唯一例外是漢語詩的創作,因此此時期台灣詩社紛紛成立,以延續漢學傳統。第二跟求得軒 有關。鄉勵七子皆是求得軒李西端的門生,在李西端的鼓勵下,鄉勵吟社亦有延續漢學與口 湖文風的重責。

蔡深河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位在北港朝天宮媽祖宮口的「諸元內科醫院」是北港當地家喻戶曉的老醫院,創辦人蔡深河醫師出生於北港書香世家,自小培養深厚的文學藝術素養。 昭和19年(1944)蔡醫師自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北港開業,以「沙漠總有一天也能墾出綠洲」的精神投入基層醫療工作,在醫療資源困乏的沿海地區懸壺濟世。

蔡裕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蔡裕斛,1888年生,為日治時期北港名人仕紳。蔡家四兄弟以農耕起家,蔡裕斛排行老二,最具企業冒險精神,從事農產加工與蔗糧買賣,並貸款買賣土地,進而使蔡家資產迅速累積,成為北港的富豪之一。 蔡裕斛曾任新街壯丁團團長、新街第一保保正、北港信用組合理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