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人物團體

陳篡地

條目撰寫者 陳彥斌

陳篡地是彰化二水人,中學畢業後前往日本就讀大阪高等醫學專門學校(現大阪醫科大學),學成回台後,先在斗南開業,後接手斗六韓眼科診所,並改名為「陳眼科」,自此在斗六開業行醫,由於視病如親,而且慷慨好義,因此極獲得斗六民眾的愛戴。 然而在228事件發生後,陳篡地領導組成「斗六治安維持會」,攻打虎尾機場,後撤往小梅、樟湖。在部隊瓦解後,潛逃並藏匿在山區有六年之久。

陳壽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陳壽彝,昭和9年(1934)生於府城,本名金鐘,小名「銘生」,又號比南齋主,業界稱他為「阿生司」,為著名畫師陳玉峰的長子,與表兄蔡草如皆為父親之傳人,為府城知名畫師。陳壽彝自幼耳濡目染,15歲開始隨父親研習繪畫、研讀古文、學作詩詞,奠定爾後能詩能文,能書能畫的基礎。陳壽彝19歲隨父親參與台南佳里黃氏崇榮堂,其畫作受到父親肯定後,第一次可在作品中落下自己的款識「壽彝」,並正式出師。

魏幼謙

條目撰寫者 穆辴

魏幼謙,雲林北港人(1926-),金屬手工藝師傅,以製造金屬器具為生,自16歲開始學習如何修理屋頂與器具的功夫,專門替人修理金屬製的器具,20歲時,因為加入北港朝天宮的威震團哨角會,發現有些哨角已經損壞,需要維修與保養,才著手於哨角的製作,並製作其他祭祀相關的宗教用品,如:舞獅的獅頭、祭祀用的八卦爐……等。

鈴木藤三郎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對近代虎尾的發展影響相當深遠。設立製糖工場使得原僅稱為「五間厝」,人口不到百人的小聚落,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以及繁華熱鬧的商業市街。而這一切的開端起於鈴木藤三郎。 鈴木藤三郎素有「日本糖業之父」的美譽,他原本從事醬油業,因為日清甲午戰爭,以及因應當時國際局勢轉變和社會發展契機,遂在明治29年(1896)轉行投資製糖事業,在東京創立「東京精糖株式會社」,可視為日本近代製糖業的發端。

瀧野平四郎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大正年間群馬縣高橋市的地方報「群馬日報 」有一篇〈水道之恩人瀧野平四郎〉的報導,內容敘述在台灣斗六郡嵌頭厝圳的興建過程與評論,報導內容提到,上州人巡查瀧野平四郎,駐在當時嘉義市的偏僻村落,村落的用水依賴貯水池的水,作為煮飯、洗滌之用。……,大正10年(1921)瀧野先生上任之後,發現這樣水質不乾淨,村民容易感染致病。因此向村民打探,何處可以做為水源地,以利簡易水道系統的鋪設。

蔡秋桐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蔡秋桐(西元1900-1984年),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作家,筆名愁洞、 巨人也、秋洞、秋闊、蔡落葉等;出生於雲林縣元長鄉的五塊村,幼時曾入私塾學過漢文,正式學歷僅公學校畢業,因家居偏遠即未再升學。在公學校畢業時,已年屆22歲。大正11年(1922)畢業後,以鄉村少見的知識分子身分,當了保正任村保正兼製糖會社原料委員,總歷23年之久,熟悉農民在殖民暴政下的苦難,因此作品也多反應下層人民生活。

張清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張清輝,本名啟,字清輝,一字志成,雲林縣水林鄉人。生於大正9年(1920),歿於民國79年(1990)。張清輝幼從口湖宿儒李西端、水林鄉黃篆兩夫子同遊,研讀國學,頗有心得。18歲即入鄉勵吟社,25歲入民聲吟社,亦加入石社等,30歲曾自組潮聲吟社,後又入麗澤吟社。日治時期曾於私塾講授漢文,戰後則於水林鄉公所任職,後再調任嘉義市政府,直到民國73年退休。

黃篆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黃篆,字瘦峰,又字天篆,以字行。生於明治34年(1901),歿於民國63年(1973)。黃篆自幼即入北港宿儒李西端帳下習漢文,精熟詩文。待其藝成,便在尖山、蕃薯厝等地教授漢文,於日治時期為保存漢學而努力不輟。昭和8年(1933)元旦時,和曾人杰、邱水謨等人共組鄉勵吟社,為鄉勵七子之一。不過他在創立鄉勵吟社前,曾加入過麗澤吟社,並與岱江吟社林友笛、汾津吟社洪大川等人相善、時相唱和。

龔顯升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龔顯升,號買牛翁,雲林縣北港人,生於西元1898年,卒於西元1964年。龔顯升國學基礎厚實,日治時期曾受聘於斗南教授漢文。性好吟詠,入汾津吟社,和社友組成詩棋八仙侶,悠游於奕棋吟唱間。喜好遊歷,並在發展文學興趣之餘,藉以考察商機。曾赴高雄經營木材,亦曾在嘉義經營藥廠,頗善經營管理。早期除加入汾津吟社外,亦自創彬彬吟社,可惜規模較小、事跡湮沒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