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資料尚待處理,僅做暫存

虎尾黃金戲院舊址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虎尾的和平街昔稱「電影街」,短短幾百公尺的街道,曾經存在過三家戲院,依照興建的年代,分別是日治時代就有的虎尾戲院(原稱虎尾座)以及戰後建立的國民戲院和黃金戲院,隨著時代變遷,目前這三座戲院都已拆除,蓋了新的樓房。

莿桐庭甫堤碑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位於莿桐鄉麻園堤防後方,砲測中第15號觀測台的附近,有一座「庭甫堤」,堤防的名稱取自一名國軍將士的名字,他叫徐庭甫,祖籍貴為河北省滄縣人,1921年(民國10年)2月24日出生。原屬陸軍預備第七師第二十團第二營上尉訓練官,曾率隊參加1959年(民國48年)「八七水災」及1960年(民國49年)「八一水災」的救援工作。

斗南石龜溪詩人李瑞焜修身墨寶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李瑞焜,筆名思齊,是斗南石龜溪聚落出身的名人,百年石龜國小內有一個「立人之本」石刻即是由李瑞焜所書,其不僅精於書法,也是一名漢詩人,石龜溪感化堂創堂時,李瑞焜曾被選為執事,擔任筆錄及宣講生。1928年(昭和3年)漢詩社「斗南吟社」創立,與同庄的葉清河、薛杞、黃溪水、黃招麟、楊柳等人一起加入,成為社員。

莿桐保甲事務所軼事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雲林縣莿桐鄉罕見保存了兩座日治時期的保甲事務所,一座位於饒平村,已登錄歷史建築保存,另一座矗立在莿桐市區,但文資審議並未通過,地方公所打算拆除,也許不久就會消失於世上。

莿桐保甲事務所是日治晚期所興建的行政辦公廳舍,從工研院能資所典藏的1947航照圖可見清晰的保甲事務和現在一樣有著四坡水屋頂。該建築採用昭和時期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格,造型簡潔,搭配圓角的日式窗戶。

虎尾新春閣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1906年(明治39年)大日本製糖會社於虎尾設廠,3年後第一工場正式開工,吸引了大量的勞工移民,帶動虎尾市街迅速發展,隨之出現文化教育、公共醫療、消費娛樂等空間場所,虎尾人記憶裡的「三大名樓、五大名閣」也在此時出現。(新高樓、玉美樓、朝鮮樓、新春閣、春風閣、朝鮮閣…等)

口湖海難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1986年(民國75年)8月22日清晨六時左右「韋恩」颱風於自濁水溪口附近登陸,這是台灣氣象史上第一次由中部登陸的颱風,猛襲中南部,造成近百十年來最嚴重的天然災害。

雲林縣是這次韋恩颱風首當其衝的地區,十四級強風附著豪雨,致洪水氾濫成災,淹沒農田數千公頃,沿海地區魚塭因海水倒灌,400公頃被淹沒,劫後滿目瘡痍、電信、電力、自來水皆中斷,損失慘重。

斗六溝壩國小戰俘營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溝壩國小創立於大正8年(1911年),原為斗六公學校溝子埧分教場,大正11年(1922年)始獨立為溝子壩公學校。二次大戰末期,溝壩國小曾短暫變為「戰俘營」(當時稱之為俘虜收容所),和台灣其它十多處戰俘營一樣,主要是關押自南洋菲律賓、馬來西亞、緬甸、印尼等地所俘虜的盟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