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廖重光

西螺張廖家廟崇遠堂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張廖家廟崇遠堂是由祖籍位於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鎮的張廖族裔所建,清朝時因為張廖族裔所在的官陂鎮地處偏遠山區,因此清康熙40年 (1701)左右遂開始有族人冒著違反海禁的規定,偷渡來臺落腳當今的二崙鄉境內拓墾。在拓墾過程為了因應與四周其他族裔的衝突和治安防禦,張廖族裔遂訂出七條祖訓,其中第六條所寫到「堂教修譜效親睦族遵行祖訓」,於是有修建家廟之議。

深耕西螺:雲林縣西螺鎮歷史街區文化資產環璄保存及活化計畫結案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發展的西螺鎮一向人才輩出,廖溫義、廖溫崇、林振聲、廖重光、張崇岳,無一不是在當代引領風騷,也引領著西螺前進。因為有他們,西螺的歷史街區才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廖重光推行的市街改正,讓西螺鎮上有巴洛克、日式、台閩以及客家的建築,雖然並列,卻不混雜,屋設立面訴說著每一戶過去光榮的歷史,也因為如此,西螺歷史街區的文化價值更顯得珍貴。

雲林縣張廖家廟-崇遠堂修復先期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政府委託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執行「雲林縣張廖家廟─崇遠堂修復先期調查研究計畫」,由鍾心怡計畫主持,徐福全、劉秀美、許正傑共同主持,調查研究於2009年2月由雲林縣政府出版。本書收錄執行團隊訪談崇遠堂相關人士的紀錄,也收錄了崇遠堂建築現況調查表和測繪圖,並規劃再利用及管理維護計畫,為崇遠堂的修復及再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西螺玉山商號(廖重光)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玉山商號位於西螺鎮延平路292~300號,為一5連棟街屋,此地原為日治時期西螺街長廖重光祖父廖輝煌經商的基地。廖輝煌為咸豐年間秀才,18歲時從漳州詔安渡海來台,因其經商有成,善於交際,地方關係極好,人稱「秋紅頭」。昭和9年(1934)西螺進行市區改正,時任街長的廖重光率先拆除自宅做為示範,加上西螺信用組合提供低利貸款,讓西螺街民樂意跟從,紛紛改建。

西螺頂湳廖重光家族墓園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徜徉在西螺鎮郊頂湳里的稻田之間,遠遠的就可以注意到原野之間有一座特殊的圓塔建築物,再往近一看,它其實是一座祖先塔,居然還有石碑、西洋獅子和石燈籠,想必這裡應該不是普通人家的墓園吧!沒錯,這是清代及日治時代叱吒西螺的廖輝煌和廖重光的家族墓園。 廖輝煌為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人,18歲來台,定居於西螺街,今延平路300號(玉山號),是西螺街鼎鼎有名的商賈。

西螺大橋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當今人們絕對難以想像,過去往返濁水溪兩岸是何等困難。在尚未興建西螺大橋前,絕多數人都是冒險潦水過溪,有財力者會請船伕載著人貨涉渡。昭和11年(1936)5月,臺中州的員林郡、北斗郡和臺南州的虎尾郡、東石郡等地民眾聚集在西螺街上成立「濁水溪人道橋架設期成同盟會」,推舉西螺街的林振聲、廖重光等人向當時臺南州廳、臺灣總督府進行陳情,爭取興建「濁水溪人道橋」請願運動。

西螺街道舊照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日本昭和時代任西螺第二任街長的廖重光引領市街改正,當時他率先打掉自己位於西螺老街的房子,而且為了減輕人民的經濟負擔,他還特地跟日本銀行協商,低率貸款給人民,短短4年內完成西螺延平路市街改正,奠定西螺都市計畫的基礎,對西螺發展影響深遠。當時改建之街屋立面各有特色,山牆裝飾百家爭鳴,卻又不至凌亂,整條街屋充滿美感。

西螺街景活動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照片中為民國50幾年西螺延平老街的街景,當天有著遊行活動,樂隊在行進的隊伍中分為兩列,由於演出樂隊頭上頂著大盤帽,看起來像是學生樂隊。西螺老街的建物立面看起來和今日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得歸功於日治時期西螺街的街長廖重光,他推動市街改正,奠定延平老街的風貌,即使到今天相差已將近百年,西螺老街依舊充滿著西式、日式與閩南建物混搭的多樣性與風味,但卻又相當地協調和諧。

西螺廣福宮重建牌記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昭和10年(1935)10月23日,西螺廣福宮改築代表陳利水等人向臺南州廳提出改築金募集許可,為廟與整修鋪路。昭和11年(1936)5月13日經台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許可,眾人遂推舉西螺街仕紳詹福壽為正董事、廖學昆為副董事,著手進行重修工作,並於昭和13年(1938)順利整建完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