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鎮

龜爬上壁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北港陳姓王廟,又稱昭烈宮,每年農曆6月18日,武安尊王誕辰時,皆會在廟的對面,當時還是一片空地上,搭一片布帆擺供桌,讓信徒擺放祭品祭祀。廟方也會擺放祭品祭祀,其中有約今日小紅龜及五倍大之平安龜,供信徒擲杯筊祈求回家吃平安。信徒如擲杯筊有得時,則把香插一隻於平安龜上,然後入廟到各殿祈禱平安,並稟告神明,讓家人吃平安龜能事事順利,拜完後至服務處登記姓名、住址、聯絡電話等手續,就可把平安龜帶回家。

德義堂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早期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娛樂節目少,對於傳統藝文活動,一有農閒大家就想學習,文人都參與南管曲樂,年輕人都參加武館,練武強身又可自衛,有些年青人、中年人則參加戲曲,那時社會競爭及壓力小,家長也不反對子女參與當地文武陣頭,甚至於還鼓勵支持子女參加社團活動。

煮米糕粥請人看戲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北港的朝天宮,因是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宗教活動興盛,相關戲曲、戲班、武術等發展皆為盛行,自古有「拳頭,子弟戲窟」之稱。台灣戲劇雖源於中國,但傳到台灣後,師傅吸收各種戲劇精華、融入心得,加以創新改良,在口白、唱腔、樂曲等處都產生了變化,北港劇團也是如此。北港劇團源於北方的有和樂軒「京戲」,源於閩南的有集雅軒、仁和軒「亂彈」,錦樂社、錦陞社、振樂社之「九甲戲」,統一歌劇團及新樂社之「歌仔戲」等。

玉環記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過往,曾有一泉州賣玉環的商人,來到北港販售。在今蕃籤市(共和街)、集雅軒後,有一家販仔間(客棧)供客人選購。客棧李姓主人無中意他所擺出來的玉環,問是否還有更好的玉環。賣玉環商人說:那你看我手上玉環如何?李老闆一看覺得很滿意,但價錢談不攏。

吳地大東庄的傳奇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相傳笨港之東北面大東庄,位於今元長鄉,乾隆年間福建有一吳大有率族人來此開墾,遂稱此庄為吳地。至嘉慶年間,已發展成一千多戶、人口達二、三萬人。大東庄又有一條北港溪支流,流經下寮、客厝等地,所以有許多貨船航運於此販售,交通便捷,商務繁盛一時。

神衣配彈傳說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已無力反擊美軍,台灣在民國32年起常遭美軍機轟炸,目的在讓經濟垮台。北港因有一間糖廠,兩支高聳的烟蔥,加上北港好收至水林一帶有修建二條臨時機場,目標更為明顯,因此常遭美軍機轟炸,半人高的炸彈如雨下。

雷雨止鬥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咸豐2年(1852)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台南府城依舊俗提早迎北港媽祖來郡城大天后宮供奉,並和郡城各寺廟神輿巡歷城市內外,當時焚香迎送信徒常拖邐一、二里,有萬人之多。

媽祖顯靈扶乩安撫民心傳說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北港朝天宮自建廟以來,僅有一次扶乩之例,約發生於西元1894年時,中日戰爭爆發。翌年,清廷戰敗,割地求和。當年台灣文化水準低落,南北交通不便,而且電信傳播機構全無,因此各地對於情況全然不得而知,有如被蒙在鼓裡,地方謠言百出,莫衷一是,因而人心惶惶,不肖之徒並乘機掠奪,社會秩序呈現一片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