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獻納米

鹿場課圳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西螺鎮境內的「鹿場課圳」,據康熙56年(1717)《諸羅縣志》記載「鹿場陂在虎尾溪墘。源由虎尾溪分流。康熙五十三年,知縣周鍾瑄捐榖五十石助莊民合築。」迨至道光年間《彰化縣志》載「鹿場陂:在虎尾溪墘,源由濁水從虎尾溪分流。」與光緒年間《雲林縣采訪冊》「鹿場圳在縣北九里。於本堡內引觸口溪水,溉田八十餘甲。乾隆年間,張盈裕館開築。」

獻納米與御用米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濁水溪南岸的農民相信,在日本時代由西螺和莿桐所生產的濁水米是專門進貢給天皇食用的「御用米」,也有人稱之為「獻納米」或「天皇米」。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在莿桐鄉孩沙里高清木先生家中所藏的一枚胸章,可以見證這一段上百年的獻米歷史。

西螺嚴禁破埤害課碑紀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本碑為道光7年(1872)5月由時任彰化縣知縣李廷壁給立的告示。原因是西螺保養戶廖靖忠、廖拔西、張甘林等人向縣太爺陳情,有豪強在鹿場課圳溪頭等地方勒索筏費、破壞埤圳,任埤水外溢,致使下游無水灌溉,稻田枯槁,縣衙聞情後,即將張察和張夏兩位罪魁禍首嚴辦,並勒石嚴禁。原碑於日治時期就已經移置於今址(雲林農田水利會西螺工作站),由虎尾郡水利組合保管維護。

西螺獻納米舊照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西螺鎮緊鄰濁水溪,在臺灣一直是良質米的產區,當地也流傳日治時期曾將西螺米獻給天皇的說法,不僅增添天皇御用的殊榮,證明其優良品質,農會也進一步成立獻納米等品牌來做行銷,更參與稻米品質競賽,再再顯示濁水溪畔的豐饒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