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吳克明

斗六糖廠歷史建物群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糖廠源自明治 42 年(1909),由「鹽水港製糖會社」創辦人王雪農與清末秀才吳克明合資所創辦的「斗六製糖合資會社」,隔年由日本人收買改組為「斗六製糖株式會社」。大正3 年(1914)復遭合併而更名為「東洋製糖株式會社斗六製糖所」。

昭和2年(1927)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因受世界經濟大恐慌之影響而破產,遭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合併,成為所屬的斗六製糖所,設立至今已近百年。

崁頭厝圳與斗六吳家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崁頭厝圳」水利埤圳最初由現今永光村崁頭厝吳氏族裔聯合家族的佃農所共同出資開築,亦即所謂「業佃合築」的模式,也就是築圳目的不在營利,而是為了灌溉自有田地,通常亦無水租。出生於昭和年間,且本身也擔任過水利會小組長的黃昭勝說,此一水圳與古坑庄長吳義陣家族的先祖多所關係。

斗六製糖合資會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斗六糖廠位於雲林縣斗六市溝壩里,鄰近斗六與古坑交接處,在明治41年(1908)由王雪農、吳克明及田邊貞吉等三人合資創辦,名稱為斗六製糖合資會社,壓榨能力每日300公噸。第二年由斗六製糖株式會社收買。大正3年(1914)與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合併,昭和2年(1927)併入日糖興業株式會社,至戰爭之時,榨糖能力提升至850公噸。二戰後由台糖接收,改名斗六糖廠,民國63年擴建為日壓榨能力1600公噸。

吳秀才宅邸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吳克明宅邸,人稱吳秀才宅,位於斗六市大潭社口(雲科大附近),為一坐北朝南,佔地兩甲餘,中西合璧,洋房林立的古宅,曾是台灣十大最佳古厝之一,其大門為台灣民宅中唯一的歇山重脊式三開間門。吳宅始建於明治31年(1898),為石砌四合院,建材及雕刻師傅均來自福建,二進正堂上仍懸有吳克明親題的「勿替世守」、「澤紹延陵」匾額。

斗南寒林寺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南寒林寺所主祀的乃是日治初期「他里霧歸順式事件」中遭殺害罹難的反抗軍。當時臺灣總督府透過林月汀、吳克明、鄭芳春等仕紳出面柔性勸說鐵國山一眾下山投降,並在六個不同地點辦理歸順式,將抗日義民軍的張大猷、張呂良等人在無抵抗、無武裝和無預警的情況下集體屠殺,史稱「歸順會場事變」。

鄭芳春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鄭芳春先生(1858-1923)為斗六海豐崙人,出生於咸豐8年 (1858),自幼好學,精通精史,於光緒15年(1889)考中雲林縣學秀才,與黃紹謨、吳克明合稱「斗六三秀才」。 清朝時代,鄭芳春曾協助辦理雲林縣建城工事,斗六堡和溪州堡清賦作業,以及聯庄保甲事務。

吳克明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吳克明(1872-1937),字俊德,又字洪德,號雲山石隱、碩軒。祖籍漳州府南靖縣,先祖吳五成自咸豐年間渡海來台,定居於古坑崁頭厝庄,父親吳北海於同治7年(1868)移居斗六門經商,被舉為雲林縣五十三大總理。

吳景箕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吳景箕(1902-1983),字考肅,一字鳳起,又字維南,號鳴皋,別號鳴皋樵隱、鳴皋山樵。出生於雲林古坑田心仔庄,自幼受到父親吳克明的啟迪和薰陶,打下了深厚的漢學基礎,17歲負笈日本留學,入群馬縣高崎中學,十數年間輾轉就讀群馬、山口、東京、京都等學校,其後進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就讀,成為日治時期唯二獲得東大文學士學位的台灣人(另一位是林茂生)。

斗六糖廠 大崙車站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斗六糖廠位於雲林縣斗六市溝壩里,係在明治41年(1908)由王雪農與吳克明一同創辦,初期壓榨能力每日300公噸,次年由斗六製糖株式會社收買,二次大戰爆發之前,斗六糖廠的榨糖能力已提升至850公噸。國民政府來台後,由台糖接收,正值國際糖價上揚,斗六製廠在1974年擴建為日壓榨能力1600公噸。隨之而來是國際間競爭日漸嚴峻,加上斗六糖廠收購甘蔗的產區偏山區,成本較高,最後亦難逃關廠的厄運。

吳克明手稿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吳克明(1872-1937),雲林秀才,曾與辜顯榮、鄭芳春等人入古坑鐵國山勸降柯鐵虎等抗日勢力,辭退公職後致力於經商,因上述原因使他在雲林文學、政治、經濟三方面均占有一席之地。本來發布的詩作不多,後來吳克明其子吳景箕將吳克明的詩作編成「碩軒詩文遺稿」,才讓後世有機會看到吳克明的詩作,以及他在雲林文學領域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