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李萬居

檢查書刊小組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拍攝於1984年(民國73年)6月26日,地點在斗六。照片中的人正在查閱有無禁書,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關懷雜誌、夏潮論壇、雷聲週刊,有趣的是這三本雜誌關懷重點與立場都各自不同。

蘇洪月嬌與其競選看板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在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時,有某位雲林人在新北市的雲林同鄉會餐敍上說:「只有住過雲林的人,我們才知道,那種被人看不起的心情是有多苦。」確實,如果不知道雲林的先賢曾展現過的勇氣,而是只見到砂石車進進出出雲林,是會自知那種被人看不起的感覺。

珠沉滄海-李萬居先生傳記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用珠沉滄海來比喻李萬居先生不知恰不恰當。就某個層面來說,晚年一連串的不順利,疾病纏身,加上他的志業被奪,也許確如當時嘉義縣長何茂取在李萬居先生傳記上所提「珠沉滄海」這4個字般貼切。但是對李萬居的生平不陌生的人,也許就不會認為這4個字很恰當,畢竟李萬居一生走來算是相當精采,而且還有個魯莽書生的稱號。

李萬居精神啟蒙館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李萬居先生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創立公論報,主張開放黨禁、報禁,畢生致力於民主政治改革與追求台灣民主自由。但不幸報社再經營困難,資金短缺之際,又受到他人所慫恿,引狼入室,致使失去對報社的主導權。在身體本就不好,又受此打擊之際,身心每況愈下,1966年因糖尿病發作辭世,享年66歲。

雲林文獻 第四十七輯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文獻」收錄雲林縣的文化資產、史地沿革、民俗信仰、產業發展、文學意識、傳統藝術等各種地方史料,提供撰寫鄉土教材等價值,並逐漸形塑出本縣縣民的「雲林意識」。自第四十五輯起,公開徵稿審查,讓文獻資料更加豐富多元。

李萬居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李萬居,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字孟南,別號魯莽書生,生於1901年,卒於1966年。李萬居幼時因父親病逝,因而在家中幫忙生計。14歲時,受堂兄李西端的勸說,到堂兄開設之私塾苦讀,也在書齋教授漢文。之後則到台中烏日糖廠工作,積極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這時的他政治思想逐漸成熟。不過此時李萬居的母親因無法承受苛稅懸樑自盡,堂弟腦膜炎病逝,在這些打擊之下,他決定前往中國上海求學。

黃篆與黃爾璇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黃篆,鄉勵吟社的創辦人之一,又有鄉勵七子之稱,生於1901年,9歲進入蔦松私塾,拜李冠三及李盾為師,後又到求德軒師事李西端。黃篆國學深厚,但青年適逢清末日治,無法如董拱求得功名,因此只能四處授課,講學四方。國民政府來台後受北港農工聘為國文老師。53歲參選水林鄉第二屆鄉長,並連任。

董拱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董拱受李西端延聘坐館求得軒書齋,對口湖文風影響甚鉅。他最初的兩個學生都很有成就,一個是李西端,在口湖推動漢學教育,培育無數英才;另一個是李萬居,創公論報,曾任省議員,對於台灣民主政治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據說董拱自幼即天賦聰穎,由母親董結撫養長大成人,好學,善書法、長於文學,且精通醫理醫術。年30時前往台南府城應考高中秀才,返回家鄉受到鄉親們夾道歡呼,鄉民自此尊稱他為董秀才。

李西端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李西端是口湖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生於清末日初年間,在大正3年(1914)創辦「求得軒書齋」,延請大儒董拱坐館,李萬居當時亦受教於此。李西端一生耕讀,但對於口湖基礎教育的投入卻不遺餘力。當時日人推動皇民化,禁止台灣人習漢文,但李西端不為所懼,持續推動漢學,求得軒育人無數,據說在此學習過的仕子超過三千人。 此外口湖知名的詩社鄉勵吟社亦與李西端有關。

蘇東啟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蘇東啟(1923年-1992年),生於雲林縣北港鎮,就讀北港公學校、日本東京關東中學,日本中央大學政治系,後因中日戰爭,蘇東啟遂放棄日本中央大學政治系的學業,返臺接受日本總督府舉辦之北京語講習班,擔任日本泰國大使館翻譯工作,計畫由東南亞輾轉進入重慶。 逃亡抵達重慶時,卻因臺灣人身份不被中國政府信任而遭到拘禁,幸經雲林鄉親李萬居作保才加入中國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