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廖振元

西螺廣福宮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廣福宮創建於乾隆25年(1760),嘉慶17年(1811)由福建省延建汀紹道李華封暢議,原建築規模不敷使用遂擴建為二進,使廟宇更加廣大莊嚴。同治10年(1871)臺灣遭逢強震,廣福宮建築因震害傾圮毀壞,由五品銜欽加陞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擔任主事,主持本次大規模整建重修,除了整建前後殿,並於龍虎兩側增設廂房,同治13年(1874)完成重興。

西螺福興宮水德配天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福興宮曾於乾隆35年(1770)和嘉慶5年(1800)進行重修,同治年間,中部台灣爆發戴潮春事件,不久又發生地牛翻身,受到戰火波及和地震的侵毀,此時的福興宮已頹壞不堪。同治8年(1869),在地方仕紳五品職員廖輝煌、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等人的號召募捐下,福興宮再度進行整修工作,這次的重修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始告竣工,在廟內落有同治13年(1874)的重建碑記。

西螺廣福宮光緒石香爐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廣福宮光緒石香爐含展耳寬達140公分,高60餘公分,係目前臺灣地區廟宇既存清代石香爐中,體裁最巨大者。本香爐位於正殿翹頭神案前方,材質為青斗石,外形作方體,爐身兩側為插接之展耳,其下四足皆作獅吞爪造形。普遍來說,石香爐刻有宮名之該面為正面,故爐口刻有「西螺廣福宮天上聖母」者應為正面。

西螺廣福宮英靈保赤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同治元年(1862)5月1日,南台灣的夜晚,月與燈依舊,人們早早就寢休息,沒有人察覺東南方的地底下已悄悄的發生變化,亥時一到,地牛翻身,一陣地動天搖,星月無光,鬼哭人嚎。茅港尾詩人黃清淵回憶地震當晚的情形:「始聞之,恍若遠雷。繼則翻江作浪,坤輿箕播,樹末一拂,幾與地齊;屋宇一傾,如同山倒。瞬息萬聲怒號…其死亡之慘,未若此時之慘;而埋葬之奇,亦未有此時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