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麥寮鄉

麥寮鎮東宮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麥寮鎮東宮,廟址位在麥寮中山路上,主神奉祀北極玄天上帝,同時也有觀音佛祖、玉皇大帝、關聖帝君、太上老君、湄洲媽祖、中壇元帥、等神祉。從廟方的沿革誌來看,鎮東宮可推溯回清康熙年間所成立,由一名在海豐港經商的福建泉州人佩請玄天上帝神像來台。後因其要返回泉州,神祇便交由當時麥寮街慶泉商行的林春信、林春楚等人,供奉於家中祭祀。

農牧漁混合綜合經營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在民國50年末、60年初在雲林縣曾大力推動一個實驗型計畫「農牧漁混合綜合經營」,簡單來說就是將飼養家禽家畜的排泄物排放到魚池之中,而這些氮肥又會刺激水中浮游生物以及植物的成長,並作為魚類的養分,而魚的排泄物混雜家禽畜的池中泥土則又能成為農地的肥料。套句現在話語來說,就是一種循環經濟。

麥寮拱範宮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拱範宮,與北港朝天宮、馬鳴山鎮安宮、臺西安西府等三廟,號稱為雲林縣香火最旺、信徒最多的4大廟。至於拱範宮的創建年代,有許多種說法;包含康熙、乾隆,嘉慶等不同年代。根據「麥寮拱範宮沿革誌」記載,拱範宮崇祀開山聖母之始,應可溯於清康熙24年(公元1685年),由湄洲純真老禪師,佩奉湄洲廟正六媽神像,自海豐港登陸到臺,恭祀於海豐街。拱範宮 ,意求「拱衛範圍之生靈平安永康」。

麥寮海豐砲台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在麥寮街以西,約莫6公里處,是現今新虎尾溪的出海口。古代除有街道市集之外,還有水深4公尺的港灣,稱為海豐港。距離出海口2公里處,有一數百公尺寬、6公里長的流沙島,稱為海豐島。清初,康熙23年(1684),清朝剛平定台灣戰事不久,安平水師設指揮部於鹿港,並在海豐港駐屯兵設汎防,可見海豐港之重要性。清廷亦在港區設文武口,專司進出口驗船、盤貨、放行、徵納船鈔等事務。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20麥寮心、麥寮情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20麥寮心、麥寮情」為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第二十冊,主辦單位為雲林縣政府,承辦單位為雲林縣麥寮鄉國民小學,由教師林佩玲等編撰,希望藉由這本書讓大家了解麥寮除了六輕以外還有屬於麥寮人的歷史與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