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泉州派

粧佛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粧佛」或作「妝佛」,「粧」指妝點、裝飾工藝,「佛」則泛指儒、釋、道三教的神尊。因此粧佛顧名思義就是裝飾佛神像的工藝。粧佛起源於魏晉南北朝,後來經福建傳入台灣,主分為泉州派、福州派及漳州派。今日在鹿港、雲林、臺南等地仍有少數師傅傳承這項技藝。一般說來,泉州派通常會將神像與座椅分開雕刻,擅長以漆線盤繞突顯服飾紋路立體感。而福州派則是雕刻整塊木材,慣以粉線表達衣服紋路。

林忠輝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聖藝神佛雕刻舖是林忠輝在當兵退伍後創業開立。林忠輝師承丁金皮,為許炳錥一派,源自於泉州派的工藝。許炳錥在彰化頗負盛名。民國45年時任彰化縣長的陳錫卿,他以勝地名山當有神佛靈蹟,始能相得益彰。於是發起建造東亞最大佛像於八卦山巔,而當時負責設計建造及塑像有兩人,其中的一人即為許炳錥。許炳錥傳承於弟子丁金皮,而林忠輝則在16歲拜丁金皮為師,開啟一段粧佛工藝師之路。

陳明洲作品-漆線龍袍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漆線緣由,起於300多年前,明末清初之時期。當時閩南的民間宗教十分興盛,由此產生了一種漆線彩繪神像的民間工藝,主要以漆線黏貼纏繞在神像衣折上,形成突出的紋飾後,再貼上金箔,加以彩繪,整座神像呈現精緻華麗的衣妝,更顯得高貴與威儀。因主要用漆線來裝飾佛像,因此也被稱為漆線粧佛。漆線因而成為閩南的一種特殊工藝,也是泉州派神像雕刻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