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後壁寮

虎尾空軍地界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鎮建國里為後壁寮、旗桿厝竹圍仔兩聚落所在地,在昭和11年(1936)為因應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中國東南戰區的基地,遂徵用臺南州虎尾郡虎尾街轄下旗桿厝竹圍仔、後壁寮仔和吳厝莊仔等聚落民地,並遷往三合莊與新規畫的「新結莊」。

虎尾新吉庄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新吉庄的命名很有趣,不是清朝以前形成的聚落,那麼新吉庄之名應該是後壁竂遷村後才取的。根據耆老的說法,新吉庄之名大致有兩種來源,一種說法是,新吉庄為新建社區,「建」與「吉」的台語音似,故新吉庄原應是指新建蓋的庄頭。台灣光復後,取其音討好彩頭,才更名為新吉庄。

建國眷村後壁寮、竹圍子部落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在日本治台以前的建國一、二村基地,是虎尾廉使段後壁寮跟竹圍子居民的祖居地,也就是從清代漢族移民台灣就在此開墾定居,從事農業墾殖、繁衍子孫。虎尾在清代時期,叫做大崙腳庄,在約乾隆末年(1799)時,已形成一個戶數達1000人之市街。但由於咸豐3年(1853)的曾雞角之亂,同治元年(1862)的戴萬生之亂,使得市街全失其形。到了日本明治年間,由於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此設立五間厝工場,而使得人潮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