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阿善師

振興館獅陣與林恆生光宗耀祖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是在1968年(民國57年)拍的,地點在西螺,不過這不是祭金或起馬。所謂祭金或起馬的意思是指,獅陣出陣前會有個祭拜的儀式,也是一個請獅的動作,表示獅陣要開始了。照片中的這頭獅會在紅龕前面舞動,是因為西螺聞人林恆生當選雲林縣第7屆的縣議會議長,所以振興館的舞獅到他的住處賀喜,也藉由舞獅告知林恆生的先人。

西螺廣興阿善師墓園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阿善師本名劉明善,福建漳州詔安縣人,出生於乾隆57年(1792),道光8年(1828)渡海來台灣,定居於西螺廣興。阿善師擅長少林金鷹拳,開設振興社武館,門徒遍布西螺七崁地區,其奉獻地方,終身未娶,於同治6年(1867)逝世,葬於西螺廣興里。 中視曾在民國60年代拍攝一部連續劇,「西螺七劍」,行俠仗義,鏟奸除惡,當時紅遍台灣大街小巷,西螺的學子甚至把西螺七崁繡在書包或制服上,引起教育當局很大的關切。

西螺小茄苳振興館演出畫面(1967)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小茄苳振興館位於今西螺振興里,屬阿善師傳承下的旁支流派,與振興社以兄弟館相稱。創館祖師為陳成(1863~1923),廣東饒平人,平日以賣肉丸維生,所以又被稱「肉丸成」。小茄苳振興館最初是由陳成的徒弟閹豬科來教館,後來再到竹山延請陳成的另一名徒弟陳行信來教館,至今已歷經三代館主,在小茄苳已經有百年左右的歷史。

西螺七崁:西螺、二崙、崙背地區武術發展與衍變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早年透過電視劇的演出,西螺七崁、阿善師等名號曾經風靡整個台灣社會,阿善師成為武術大師的代名詞,而濟弱扶傾則是身為一位武師的尊嚴與責任。當時的雲林給人的印象與現今不同,連高速公路通車,中沙大橋在當時都是雲林的景點,更帶動西螺醬油的買氣。因此雲林現在給人的印象是後來被塑造,而不是早先雲林的印象。

西螺廣興宮威震閩粵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台灣諺語:「過得了濁水溪,過不了虎尾溪。」指的兩條大溪所圍的西螺、二崙、崙背三鄉鎮──所謂「西螺七崁」地區,民風剽悍,能武善打,一點也不好惹!七崁的武學淵源來自兩位唐山武師,阿善師(劉明善)、金生師(廖金生),一個精通「金鷹拳」,一個擅打「布雞拳」。1895年乙未,日軍由彰化揮師南下,在西螺遭遇七崁義民伏擊。傳說,被殺的士兵頭顱就懸掛在新街廣興宮三山國王廟梟首示眾,這事讓日本人憤而縱火焚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