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民聲劇社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日治時期,許多台灣人對於日本統治的壓迫、社會不平等、階級障礙等諸多限制因素,充滿了不平;從早期的武力對抗,走向民族自決式的議會請願運動、農民組合,為台灣突破、爭取更加平等的對待。其中,以平民生活為切入點,融合文學、思想等多層次的戲劇活動,也成為一大發展工具。 北港吳丁炎的民聲劇社、林延平的安平劇團、基隆凌水龍的民運劇團等,相繼在西元1925-1927年間(大正14年-昭和2年)成立。特別的是,他們皆師出同源,從彼時廈門的文學發展運動延伸而來。據文史資料記載,1921年5月廈門通俗教育社成立後,在十幾年間自編或改編100多部新戲,劇目涉及愛國、拒毒、反封建、破迷信和婦女解放等題材,內容之豐富,覆蓋面之廣,產生社會影響之大,極一時之盛。同時,也延伸到了台灣來。 尤其,台灣當時重要的米糖產地,北港地區,在 1920 年代中後期新興的文化啟蒙運動與農民運動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取經自廈門地區而在北港地區蓬勃發展的民聲劇社,以讀書會的名義為北港地區的反抗運動貢獻了極大心力。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摘要
日治時期,許多台灣人對於日本統治的壓迫、社會不平等、階級障礙等諸多限制因素,充滿了不平;從早期的武力對抗,走向民族自決式的議會請願運動、農民組合,為台灣突破、爭取更加平等的對待。其中,以平民生活為切入點,融合文學、思想等多層次的戲劇活動,也成為一大發展工具。 北港吳丁炎的民聲劇社、林延平的安平劇團、基隆凌水龍的民運劇團等,相繼在西元1925-1927年間(大正14年-昭和2年)成立。特別的是,他們皆師出同源,從彼時廈門的文學發展運動延伸而來。據文史資料記載,1921年5月廈門通俗教育社成立後,在十幾年間自編或改編100多部新戲,劇目涉及愛國、拒毒、反封建、破迷信和婦女解放等題材,內容之豐富,覆蓋面之廣,產生社會影響之大,極一時之盛。同時,也延伸到了台灣來。 尤其,台灣當時重要的米糖產地,北港地區,在 1920 年代中後期新興的文化啟蒙運動與農民運動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取經自廈門地區而在北港地區蓬勃發展的民聲劇社,以讀書會的名義為北港地區的反抗運動貢獻了極大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