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大埤三濟宮錫爐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大埤三濟宮錫爐

大埤三塊厝三濟宮內有一個1885年(光緒11年)的錫爐,爐身正面明顯可見彈孔痕跡,據東海大學郭應哲老師團隊的採訪,當初可能是前人抗日(打番仔反)的時候所留下來的遺跡。

據史載,1895年(光緒21年)10月8日,日軍攻打大莆林(今大林)、興化庄(今大埤三塊厝),旋又攻打雙溪口(今溪口鄉),當夜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即住在三疊溪庄(溪口鄉疊溪村)劉家大宅,日本領台後,在該地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所碑」。

溪口、大埤這一帶地區,先民以竹林溝圳溪流為屏障,對來犯的日軍頑強抵抗,雙方交戰激烈,三濟宮錫爐的彈孔,可能是當初在地福佬客族群們直接面對日軍所留下來的交戰遺跡,是重要史料見證。

摘要
<p>大埤三塊厝三濟宮內有一個1885年(光緒11年)的錫爐,上面有明顯的彈孔,廟方表示可能是當初前人抗日(打番仔反)的時候所留下來的遺跡,照時間推測也不無可能。</p><p>1895年(光緒21年)10月8日,日軍攻打大莆林(今大林)、興化庄(今大埤三塊厝),旋又攻打雙溪口(今溪口鄉),當夜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即住在三疊溪庄(溪口鄉疊溪村)劉家大宅,日本領台後,在該地建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所碑」以玆紀念。</p><p>溪口、大埤這一帶地區,先民以竹林溝圳溪流為屏障,對來犯的日軍頑強抵抗,雙方交戰激烈,鮮血染紅了原本用來灌溉的溝渠。三濟宮錫爐的彈孔,可能正是當初在地的福佬客族群們直接面對日本近衛師團本陣所留下來的交戰遺跡,見證當年可歌可泣的歷史。</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