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口湖蚶仔寮萬善祠二萬人神像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口湖蚶仔寮萬善祠二萬人神像

口湖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的信仰起源於道光25年(1845)六月初七、初八的一場大海難,據云在這場災變中,口湖一帶有近萬名庄民因海難或疫病而死,合葬為一坵大墳,當地人稱之為「萬人堆」。

一開始本地人會在災難發生日至「萬人堆」前祭祀先人,直到咸豐2年(1852),始由舊金湖港的居民(台仔挖、蚶仔寮、牛屎港、夏湖、鵝尾墩、水井、椬梧、蠔(蚵)寮、烏麻園、過港、頂口湖、後厝等地)共同創草廟,並重修墳塚。

第一代草廟僅奉祀「萬善同歸」石碑,到了咸豐8年(1858)才增塑九頭十八手萬善爺金身(大萬人)。民國57年(1968)萬善祠重建完竣後,信徒雕塑頭戴相帽、身穿蟒袍的鎮殿「二萬人」神像,配祀文武判官,象徵萬善爺已正式成為護境的正神。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摘要
<p>口湖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的信仰起源於道光25年(1845)六月初七、初八的一場大海難,據云在這場災變中,口湖一帶有近萬名庄民因海難或疫病而死,合葬為一坵大墳,當地人稱之為「萬人堆」。</p><p>一開始本地人會在災難發生日至「萬人堆」前祭祀先人,直到咸豐2年(1852),始由舊金湖港的居民(台仔挖、蚶仔寮、牛屎港、夏湖、鵝尾墩、水井、椬梧、蠔(蚵)寮、烏麻園、過港、頂口湖、後厝等地)共同創草廟,並重修墳塚。</p><p>第一代草廟僅奉祀「萬善同歸」石碑,到了咸豐8年(1858)才增塑九頭十八手萬善爺金身(大萬人)。民國57年(1968)萬善祠重建完竣後,信徒雕塑頭戴相帽、身穿蟒袍的鎮殿「二萬人」神像,配祀文武判官,象徵萬善爺已正式成為護境的正神。</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