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製做水狀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製做水狀

蚶仔寮耆老表示,早年的儀式的「水狀」都是各家戶自行糊裝,置於家中,等到農曆六月初八才會送到廟前排放,近十多年蚶仔寮和金湖兩地的「水狀」都是委由道壇製作(和真靖保護壇),再賣給村民。

水狀的材質為竹子和紙,蚶仔寮每年祭典所用的數量約在1000支左右,金湖因為村莊大,人口多,數量高達5000支。通常,製做水狀的工作在農曆6月初開始,因數量十分龐大,早年道壇都會另外動員村內的小孩來打零工,糊一支水狀,可以拿到30、40元,小孩不僅賺到暑期零用錢,也傳承了傳統工藝。

現因時代變遷,鄉下人口流失,目前只剩下道壇的人員或親屬在糊水狀。早年村民會在水狀上寫上亡者的姓名,近十多年來則是書寫自己的姓名、住址,以示叩謝萬善爺。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時間分期
關鍵字
摘要
<p>蚶仔寮耆老表示,早年的儀式的「水狀」都是各家戶自行糊裝,置於家中,等到農曆六月初八才會送到廟前排放,近十多年蚶仔寮和金湖兩地的「水狀」都是委由道壇製作(和真靖保護壇),再賣給村民。</p><p>水狀的材質為竹子和紙,蚶仔寮每年祭典所用的數量約在1000支左右,金湖因為村莊大,人口多,數量高達5000支。通常,製做水狀的工作在農曆6月初開始,因數量十分龐大,早年道壇都會另外動員村內的小孩來打零工,糊一支水狀,可以拿到30、40元,小孩不僅賺到暑期零用錢,也傳承了傳統工藝。</p><p>現因時代變遷,鄉下人口流失,目前只剩下道壇的人員或親屬在糊水狀。早年村民會在水狀上寫上亡者的姓名,近十多年來則是書寫自己的姓名、住址,以示叩謝萬善爺。</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