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金黃鼠耳蝠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金黃鼠耳蝠

金黃鼠耳蝠,活躍於臺灣中部地區,尤其雲嘉南平原區域闊葉林帶,最早在同治元年(1862)由R. Swinhoe於今日高雄境內發現。北港、水林當地耆老因其棲息樣態呈現倒吊習性,從1900-1920年代開始便稱其為倒吊蓮、倒吊鈴。除此之外,因金黃鼠耳蝠的象徵、外觀還有習性,也被稱為黃金蝙蝠或媽祖蝠。近年,在諸多學者深入研究,臺灣族群該屬一獨立亞種,亞種名為flavus。

金黃鼠耳蝠目前生存空間主要介於臺1線至臺17線之間的平原區,闊葉樹較常見棲息。金黃鼠耳蝠自2004年多次繫放調查,最集中密集且具代表性繁殖育幼族群,則在雲林縣水林鄉境內,其次是北港糖廠宿舍區和大眾公園境內,其他縣市則多呈零星分布。

生存空間因為緊鄰人類活動,導致夏季繁殖育幼深受人為干擾。諸如砍樹、高頻率噪音、光害、農藥、水汙染、惡意攻擊或工程開發導,威脅其族群生存。以原先繁殖育幼群數量最多的雲林縣水林許宅,過去曾是數量最高者。據楊勝惠1994年記錄尚有246隻,2018年僅剩18隻,族群下降92.7%。最嚴重者當屬北港糖廠公園、宿舍, 2002年155隻,2018年因廠區、宿舍遭破壞殆盡,族群量全數消失,對於黃金蝙蝠生存,可謂岌岌可危。

摘要
<p>金黃鼠耳蝠,活躍於臺灣中部地區,尤其雲嘉南平原區域闊葉林帶,最早在同治元年(1862)由R. Swinhoe於今日高雄境內發現。北港、水林當地耆老因其棲息樣態呈現倒吊習性,從1900-1920年代開始便稱其為倒吊蓮、倒吊鈴。除此之外,因金黃鼠耳蝠的象徵、外觀還有習性,也被稱為黃金蝙蝠或媽祖蝠。近年,在諸多學者深入研究,臺灣族群該屬一獨立亞種,亞種名為flavus。</p><p>金黃鼠耳蝠目前生存空間主要介於臺1線至臺17線之間的平原區,闊葉樹較常見棲息。金黃鼠耳蝠自2004年多次繫放調查,最集中密集且具代表性繁殖育幼族群,則在雲林縣水林鄉境內,其次是北港糖廠宿舍區和大眾公園境內,其他縣市則多呈零星分布。</p><p>生存空間因為緊鄰人類活動,導致夏季繁殖育幼深受人為干擾。諸如砍樹、高頻率噪音、光害、農藥、水汙染、惡意攻擊或工程開發導,威脅其族群生存。以原先繁殖育幼群數量最多的雲林縣水林許宅,過去曾是數量最高者。據楊勝惠1994年記錄尚有246隻,2018年僅剩18隻,族群下降92.7%。最嚴重者當屬北港糖廠公園、宿舍, 2002年155隻,2018年因廠區、宿舍遭破壞殆盡,族群量全數消失,對於黃金蝙蝠生存,可謂岌岌可危。</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