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龍虎堂與鴉片勒戒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龍虎堂與鴉片勒戒

斗南鎮舊社里有座歷史悠久的「龍虎堂」,係在明治29年(1896)蒙臺中曹洞宗「臺中寺」啟示,希冀提升臺灣信仰水準,當時以沈國珍為首,與賴安、沈昌等人集資籌建齋堂,並於明治30年(1897)10月動工,取名「龍虎堂」,此為斗南最早「龍華派」齋堂。明治37年(1904)地震毀損再度重建,到大正9年(1920)已是雲林重要「佛教龍華會」發祥地,主祀關聖帝君。

齋堂的信仰體系,民間慣稱「菜堂」,係指在家持齋修行,大致分為「先天派」、「龍華派」與「金幢派」。龍虎堂屬「齋教龍華派」。日治初歸「持齋宗」,後於「舊慣調查」命名「齋教」。第一代住持沈國珍因略懂中醫,經常舉辦義診。最初除建立「龍虎堂」外,更招募信徒成立嘉義市「天龍寺」與虎尾庄「虎尾寺」,因此遂有「龍華三寨」之名。爾後其子沈相當繼承,曾前往日本進修佛學。

日治時期鑒於民間鴉片吸食嚴重,遂收容鴉片毒癮的信徒輔以關聖帝君降鸞濟世,藉此戒除鴉片,信徒逐漸擴及沿海,使得雲林沿海前來分靈關聖帝君者眾多。民國50年代,每年6月回鸞進香絡繹不絕,是龍虎堂最為輝煌的一段時間。龍虎堂曾因遭美軍轟炸而全毀,戰後經沈相當與信眾自力重建,在民國50年代才成當今樣貌。

摘要
<p>斗南鎮舊社里有座歷史悠久的「龍虎堂」,係在明治29年(1896)蒙臺中曹洞宗「臺中寺」啟示,希冀提升臺灣信仰水準,當時以沈國珍為首,與賴安、沈昌等人集資籌建齋堂,並於明治30年(1897)10月動工,取名「龍虎堂」,此為斗南最早「龍華派」齋堂。明治37年(1904)地震毀損再度重建,到大正9年(1920)已是雲林重要「佛教龍華會」發祥地,主祀關聖帝君。</p><p>齋堂的信仰體系,民間慣稱「菜堂」,係指在家持齋修行,大致分為「先天派」、「龍華派」與「金幢派」。龍虎堂屬「齋教龍華派」。日治初歸「持齋宗」,後於「舊慣調查」命名「齋教」。第一代住持沈國珍因略懂中醫,經常舉辦義診。最初除建立「龍虎堂」外,更招募信徒成立嘉義市「天龍寺」與虎尾庄「虎尾寺」,因此遂有「龍華三寨」之名。爾後其子沈相當繼承,曾前往日本進修佛學。</p><p>日治時期鑒於民間鴉片吸食嚴重,遂收容鴉片毒癮的信徒輔以關聖帝君降鸞濟世,藉此戒除鴉片,信徒逐漸擴及沿海,使得雲林沿海前來分靈關聖帝君者眾多。民國50年代,每年6月回鸞進香絡繹不絕,是龍虎堂最為輝煌的一段時間。龍虎堂曾因遭美軍轟炸而全毀,戰後經沈相當與信眾自力重建,在民國50年代才成當今樣貌。</p>
媒體類型